我省首單保稅租賃航材出境維修業務落地
13日,在廈門海關所屬東渡海關監管下,一臺租賃到期的保稅飛機發動機在完成申報手續后,將前往日本開展為期6個月的維修檢測,標志著我省首單保稅租賃航材出境維修業務正式落地。
本次出境維修的發動機,由廈門鷺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以保稅貨物租賃方式出租給國內某航空公司,租賃到期后退租并運回象嶼綜合保稅區。該發動機因出現故障需進行專業維修,修復完成后可再次投入租賃循環,有利于盤活企業存量資產。
根據以往慣例,保稅狀態飛機發動機維修如選擇出境維修,需先進行完稅申報轉為國內貨物后,再以“修理物品”方式申報出境,手續煩瑣;如果選擇出區在境內進行維修,則需在出區申報時辦理保函,不僅手續復雜,還會給企業帶來資金占用問題。
廈門海關所屬東渡海關了解企業困難和訴求后,聯合地方主管部門根據企業持有的出境維修許可,依托綜合保稅區政策優勢與出口監管倉庫功能,創新航材保稅出境維修模式。具體來說,在該模式下,該臺保稅飛機發動機先退入象嶼綜保區的保稅倉庫,從保稅倉庫流轉到出口監管倉庫后,再通過“1233”監管方式申報出口,讓企業免去轉入國內維修的保函辦理環節。據測算,免去保函辦理,單臺發動機即可節約800余萬元的流動資金占用,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1233’是指從境外直接存入保稅倉庫和從保稅倉庫或者出口監管倉庫運出境的貨物。對比出境維修需要先申報為國內貨物,再以‘修理物品’方式報關出口,‘1233’的監管方式只需申報一次。”廈門海關所屬東渡海關保稅監管科科長王昶說,后續將進一步發揮綜合保稅區政策功能優勢,持續優化監管服務,積極探索飛機、飛機發動機租賃全生命周期海關監管模式。(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林琳)

文件下載

閩公網安備:35000899002 